在天晴干细胞的实验室,一滴血可以实现“千变万化”,源于公司最新研发的IPS技术,就是把采集来的血液细胞诱导成类胚胎干细胞,再诱导培育成胰岛、肝脏、毛囊、软骨等人体细胞组织。目前市场上相对成熟的技术,是用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编程IPS类胚胎干细胞,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天晴的科研团队“另辟蹊径”,立志研发出更好的技术。
天晴干细胞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副经理芦慧颖说:“用血液细胞来替代成纤维细胞,希望把血液细胞里面的白细胞变成IPS细胞。这种情况下,分离血细胞的困难比较大,但是我们对于未来应用和临床接受度比较高。”天晴干细胞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怡说:“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能力非常强,我们说它有‘72变’,但它不受控制,所以采用稳定的传代方式,一直要传代20多代以后,细胞的性状才稳定。”开展尖端的生物技术研发项目,是天晴一直坚持做的事儿。企业科研投入已占到总收入的50%,走出了一条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
天晴干细胞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研发员孟令旗说:“IPS的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广,日本和美国这些国家也正在研究和应用。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研究方案,还有我们自己的专利,这样才能和国际上的一些公司做竞争。”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省百千万工程重大专项等政策支持下,天晴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公司已经和全国16个省的140多家医院深度合作,成为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建成了亚洲设计产能最大的干细胞库,成为黑龙江省干细胞工程技术中心。天晴干细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彦青说:“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都是得益于黑龙江省对生物产业的支持,包括民营经济45条,还有生物经济的规划,乃至人才政策。天晴的主攻目标就是要在资本市场上达到主板上市的水平和标准,促进黑龙江的高科技企业,尤其是生物高科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