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23-2024)》在京发布。为生动呈现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果,我们精选“《中华职业教育发展报告》典型案例库”部分案例分享给大家。
深化产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改革任务,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是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是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强政府引导、强化企业主导,将“渴求人才”的社会共识转化为“投资于人”的现实行动,既符合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也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更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哈尔滨市锚定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战略目标,聚焦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和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完善体系、优化专业、协同共建、政策供给“四位一体”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打造同市场需求相吻合、同产业结构相匹配、同学生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构建哈尔滨市现代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一)完善培养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发展的“契合度”。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成立市委教育工委,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厅市共建龙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样板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启动厅市共建龙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样板专项行动。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领导和规划。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市政府连续三年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职业教育,向黑龙江省教育厅争取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扶持资金3亿余元。坚持区域内中高职院校一体化发展,打造市属3所高职获批省“双高”建设院校,哈职院成功升格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培育建设5所中职省级优质学校和16个省级优质专业,3所职教中心成为黑龙江省首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哈尔滨轻工业学校与哈尔滨学院开展“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宾县、五常、通河开展“3+2”中高职县域落地人才培养一体化试点,打通中职、高职、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哈尔滨市基本形成以职教本科为牵动、以公办高职院校为核心、以中职学校为基础的“金字塔”型职业教育架构。(二)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专业设置服务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坚持服务区域设专业、依托产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聚焦全市22个产业专班,强化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衔接,增强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前瞻性。围绕市域产业发展,组织市属中高职院校联合相关企业合作开设18大类210个专业和15大类101个专业。近三年,新设无人机操控与维护、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直播电商服务等131个专业办学点;推进校企共建基地、共培师资、共研课程,提升专业和产业互助能力,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闭环。坚持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办学模式,校企共建市级“双元培育”重点专业135个,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5万余人。(三)推进省市区共建,强化职业教育“两翼”齐飞的“同频度”。积极创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精准对接。依托哈尔滨新区,建立数字经济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涵盖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对俄经贸、冰雪体育、现代农业等10个领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吸纳中高职、本科院校50余所和规模以上企业400家,初步形成以哈尔滨新区为核心,向其他产业集聚区辐射的“产教融合”新发展格局,促进哈尔滨市“一体两翼”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四)加大政策供给,跑出产教融合发展的“加速度”。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牵动,与呼和浩特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签署职业教育战略性框架合作协议,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联合七部门出台《哈尔滨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规划哈尔滨市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路径。印发《关于哈尔滨市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通知》,引导企业发挥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53家企业入选省、市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哈尔滨市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参与。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实施双元培育,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现了无缝对接,缩短了员工的培训期,节省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保证了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大大提高了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人才成长周期,使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但从目前情况看,哈尔滨市尚未出台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性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由于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缺少明确的责任和法律依据,导致企业缺乏参与的意愿和积极性,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和法规约束的机制下,企业参与合作意识淡薄,没有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中,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予关注,职业院校“一头热”现象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进程。未来,哈尔滨市将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目标,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深化双元培育办学模式改革,围绕哈市“4+4”现代产业新体系,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来源:中华职业教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