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给农业插上数字的翅膀
2019年12月26日08:46 来源:黑龙江日报
近年来,红兴隆管理局紧紧抓住数字农业这条主线,生产全过程广泛应用计算机与网络、物联网、音视频监控调度、3S、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助推现代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1978年,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作为当时国家建委和农业部确定的农业机械现代化试点单位,创造了中国五千年来单人农业生产粮食的历史,劳均产粮20万斤。40多年过去了,现劳均产粮提高近6倍。
“是数字农业的发展让全局粮食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推动了农业文明实现完美升华。”红兴隆农业局局长陈月堂说。
精准——不再靠天吃饭
10年前,友谊农场玉米全是垄间条播,需要大量人工间苗,种子浪费量也大,单产最高1400多斤。现在全是精准“穴播”,一穴一粒种子,株距均保持15厘米,亩保苗由3500株增加到5000株,直收单产最高产达到2100多斤。
精准播种让秧苗都“喊着一二一”齐齐刷刷地长出来,犹如修整整齐的草坪一般。现全局730多万亩作物100%精准播种,粮食产能最高突破86亿斤。
61年前,手持镰刀登上《中国农垦》杂志封面被称为“铁腰姑娘”的年过八旬的孟庆芬,对数字农业给生产带来的深刻变革感受颇深:原来农业生产靠天吃饭,遇上不好天气,播种期都能拖过6月20日,水中捞麦子、雪中掰苞米和割豆子是常有的事。如今,当年的难题解决起来竟变得轻而易举。
八五二农场第四管理区农机管理中心广场上,摆放的600马力整地拖拉机和配套的亚洲最大13铧犁上展示着电脑操控和卫星导航先进设备。车主王胜介绍,这套先进农机具不仅实现了无人驾驶,还保证24小时不间断作业,千米2厘米误差,一台机具保证了管理区10多万亩旱田全部播种在高产期。同时他还介绍,这个中心库里还停放着8台世界最先进的收获机械,不管啥气候条件在卫星导航下都可以把粮食抢收回来。
电脑数据操控和卫星导航让“大铁牛”发了威,也改变了过去水稻“大把扬”时代,全局水稻100%实现智能催芽,100%使用匀播技术,卫星导航在插秧中广泛应用,有效地提升水稻产量。
八五三农场水稻种植户张淑涛今年购置一台无人驾驶插秧机,劳动效率提高30%,每亩地降低插秧成本近70元。他高兴地说:“现在种地是越来越先进,人都快‘下岗’了,产量却是越来越高。”
今年,红兴隆共引进无人驾驶插秧机13台。现旱作应用GPS自动导航系统和种子监测系统均达到100%,旱田播种基本在5月15日前结束,插秧在5月25日前肯定全面告捷,收获10天就全部结束,100%实现黑色越冬。
标准——持续能力提升
收获时节,在八五二农场上百万亩旱田里,现代的机车上作业电子“轨迹图”清晰地显示着全程作业质量标准,哪里收获不合格一目了然。
数字农业的发展提升了作业标准化程度,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局累计投资达4560余万元,建设以农田综合监测系统为代表的农业物联网平台10个,气象会商系统终端13套,九要素自动观测气象站26套,两要素无人值守温雨站近70套,引进GPS自动导航系统450套、智能喷雾控制系统420套、深松(种子、施肥)监测系统420余套。
“我们在精准播种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精准施肥实验活动,在垦区率先搞起变量施肥技术,既达到‘三减’目标,又实现产量不降的目标。”友谊农场场长王建国说。
借助作业质量监测系统的优势,友谊通过卫星扫描、土壤化验、产量分析,形成每个地块土壤结构的大数据,通过变量电频控制实现了变量精准施肥,全场160多万亩耕地100%实现了“三减”,粮食总产不降反增。
全局应用施肥监测系统比重为80%,应用智能喷雾控制系统比重为30%,深松监测系统占20%,年应用“智慧农业”作业面积达1200余万亩次。
平台——农业服务现代化
五九七农场职工上交利费不用再跑腿了,直接在网上操作进行。这是农场借助物联网开发土地承包管理系统后带来的便利。系统包括农业生产承包管理、缴费管理、农户服务平台等内容,应用面积75.49万亩,提高职工承包费上缴便利性、资金安全性和信息透明度。
数字农业引领农业服务现代化。全局物联网项目累计投入达1866万元,让农业逐步实现大数据化。
红旗岭农场投资建立了农田综合监测系统,信息管理平台整合了农业生产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土地承包管理、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平台和板块,信息监测采集更加全面。
曙光、北兴、双鸭山等农场建设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农业物联网、食品追溯、生产承包、全景展示、地理信息(电子商城)等五个模块,除了具备基础信息监测采集功能外,还兼具部分服务功能。
数字时代提升生产营销水平。五九七农场电子商务中心通过在淘宝和天猫上开设网店或自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营销产品。友谊农场以电子商务创业中心为载体,2018年园区内电商经营主体签订入驻26家,建立“互联网+农产品”数字化营销平台,将本场、本区域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曙光农场通过政策支持,成立曙光农场创业孵化园,设立电子商务创业区,为创业者免费提供38套商服,目前入驻近20家,截止到2018年底曙光农场创业孵化园稻谷类销售额达110万元。江川农场2018年成立电子商务中心,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自运营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形成了粗具规模的创新创业电子示范园。宝山农场充分发挥与双鸭山集贤县、桦川县接壤的地理优势,依托宝山一家亲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主要通过微商吸引附近市县特色农产品落户宝山农场,冠以“宝山一家亲”品牌对外销售,目前共有10余类137种农产品进驻农场电商中心。
这些管理和营销平台的创建成为数字农业的完美保障,也为红兴隆管理局继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者:陆书鑫 张洪成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