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龙江民企网官方网站!服务热线:0451-51687531
手机号:
密码:
验证码: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活动 > 龙江民营企业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对接交流会 > 详情

品牌活动

龙江民营企业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对接交流会

【品牌活动】“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以供应链金融为例”学术研讨会昨日在线举办

发布时间:2022-04-28 11:09:00 点击次数:1223 次

image.png

4月28日,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主办,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与神州信息共同协办的“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以供应链金融为例”研讨会昨日在线举办。围绕当前的热点和重点,邀请来自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金融机构及实体企业代表进行深度研讨、集思广益。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指出“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快速响应产业链核心及配套企业融资需求”。这是继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出台《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建立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的政策框架以来,再一次强调供应链金融在着力保障物流畅通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大背景下应发挥更大作用。

首先,由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金融科技50人论坛学术委员杨涛,神州信息副总裁马洪杰做开场致辞。


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金融科技50人论坛学术委员杨涛在致辞中谈到:当前,以下要素在推动供应链金融变得更加重要。


第一,发展供应链金融基于中长期金融供给侧改革层面具有的重要意义。2021年12月政治局会议强调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通俗地说,就是让科技和金融的及时产业化,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要实现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需要改变过去三者碎片化状态,通过外生模式和内生模式形成联动。外生模式就金融与科技、金融与产业、科技与产业之间,通过有效供给及时满足需求;内生模式则嵌入在产业链、技术创业链、金融链与信息链中。供应链金融或者产业链金融是典型的具有内在化、自循环、更有效的形成互动与联动的,有助于科技、产业、金融三者有效互动的一种创新模式,基于中长期来看,供应链金融创新的价值越来越凸显。


第二,为了应对疫情挑战,供应链金融能够体现的价值越来越突出。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发布 “金融23条”,明确提出“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快速响应产业链核心及配套企业融资需求”。自2020年9月八部委发布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政策以来,此次再次强调,供应链金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供应链金融同样也是金融科技创新的前沿选择。《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提到很多业务场景落地问题,而小微金融、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是更加突出的四大场景。供应链金融位列四大场景之一,既是因为它已经取得了相对成熟的一些探索,也是因为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需要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主旨发言阶段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中国邮储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峰、平安银行交易银行副总裁鲍迪、九江银行企业金融管理部供应链业务负责人钟旭、神州方圆总经理陈宏鸿、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就当下供应链金融的现状与发展展开分享。本次研讨会由金融科技50人论坛执行秘书长闵文文主持。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围绕“供应链金融数智化发展:挑战与未来”进行分享。


供应链金融得到了各行各业高度的关注,但分析目前供应链金融运营现状,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关注主体仍是核心企业;二是关注流程仍是交易性资产;三是关注要素仍是基于主体信用的数字技术。


当前供应链金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信用体系已经丧失效能,而新的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产业金融的规律是一座天枰,天枰的底座是风险识别与控制,问题的关键是由于商业周期的变动,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冲击、产业升级的阵痛、企业运作的不一致、数字转型的痛苦,导致目前贸易背景质量和真实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天枰的梁方面,商业情境的异质化问题、数据形态的不规范、信息孤岛的广泛存在,导致产业级的供应链信息难以形成,真实性受到质疑。天枰的两端也出现了问题,一端是资产,资产交付的客观性和细颗粒度不足;一端是资金,资金往来清晰性和用途不明,资金闭合和资金流动追溯无法保证。


供应链金融持续发展主要需要解决以下三个“T”的问题,一是透明(Transparency),透明不仅仅指的是业务活动的可视可见,而且更要做到单证流转以及参与主体活动、特别是界面的透明,从而实现关键节点反脆弱;二是可追溯(Traceability),不仅是能够实现追溯,或者知晓业务或者产品的往来,而且能够确切的反应产业链运营中各行为主体的责任和相应的担当,从而能够有效地区分各主体、各环节的质量;三是信任(Trust),信任不仅仅是因为能够存证、证伪实现了对活动和要素的可信赖,而且更是能够推动组织或企业之间管理运营能力提升,解决了产业运行中的低效率或非效率问题,从而形成了对交易过程、交易关系长久、持续的信心。最后,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在于脚踏实地的建构基础设施,而不是关注于“金融“。

陈峰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峰对邮储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小微企业产业链融资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探索做了简要分享。


区块链技术自推出以来经历了喧嚣期、沉寂期,近几年获得稳步的发展,在金融领域落地的产业已经比较广泛。邮储银行从2016年开始对区块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前建立了立体化的区块链应用系统,采用Fabric底层技术,搭建了Web前端、管理平台、数据集成、监控平台四大子系统。


陈峰介绍,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痛点包括信用无法传递、信息不对称、交易无法实现批量清分、难以核实数据真伪等。基于此,邮储银行构建了U链供应链系统,助力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体系,从应收应付款入手实现多级穿透。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探索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一是征信黑名单,提高征信的公信力;二是资产托管,采用超级账本的架构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环境中;三是清分结算;四是用户身份和账户识别。


其次,他提到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下一步面临的挑战。一是业务模式方面,区块链无法解决核心企业本身的信用风险;二是票据流转相关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信息孤岛问题,目前银行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四是取证验证均存在较大困难。


最后,他谈到了邮储银行区块链技术下一步研究推进的方向:包括应用牵引、技术支撑、技术融合、精细管理和风险管控五个方面。

平安银行交易银行部副总裁鲍迪主要分享平安银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探索与实践。


第一,整个银行业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探索与进展。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竞争格局。近年来,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开始尝试运用新兴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丰富业务模式、完善风控能力、提升服务效率,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一些进展,提升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普惠性。一是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更加立体化,逐步形成核心企业“主体信用”、交易标的“物的信用”、交易信息“数据信用”一体化的风控体系;二是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更加多元化,除传统的应收融资、预付融资、存货融资之外,数据融资逐步成为供应链金融重要的融资模式,成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痛点的有效路径。


第二,分享平安银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发展进程。2019年,平安银行启动“星云物联计划”,探索新型供应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2021年平安银行“星云物联网平台”获得由人民银行和证监会主办的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截至目前,“星云物联网平台”接入物联网设备超1,200万台,落地智慧车联、智慧能源、智慧制造、智慧基建、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六大产业场景,支持融资发生额超3,700亿元。


第三,平安银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发展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数据获取及数据质量问题,包括对接和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更多维、实时动态数据,提升数据质量、应用场景和应用价值。二是以数据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多维度数据联合建模,构建基于数据的客户评价体系,借助数据还原企业真实经营情况,从而提升信贷资源和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以数据解决企业经营难题。将数据反哺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让企业主能够实时了解企业运营状况,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经营难”“经营贵” 问题。

九江银行企业金融管理部供应链业务负责人钟旭分享了九江银行在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的实践。


钟旭介绍,九江银行在2018年推出了自研的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供应链金融场景线上随借随还的服务体验,在2019年结合物联网技术推出了数字化资产管理解决方案,2020年发布智慧云产业链平台,自2021年起持续投入资源,深入发展数字科技,总结整合出钢材产业链、有色金属产业链、牛羊产业链以及区域特色产业链四大产业+生态的解决方案。


钟旭指出,要把产业放在中心,金融和科技放在两翼。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是为产业提升效率,降低产业的成本,不是为了金融去获利。就核心风控逻辑而言,既要有统一化的制度、规范化流程,又要管得住、算得清、卖得掉。


他通过有色金属产业服务、智慧牧场等案例,介绍了九江银行在做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时线上+线上的方式相结合的特征,最后他强调,在做产业链金融的时候主要的考虑有:一是与政府的方向要一致,二是用平台思维的方式,三是尊重市场的参与,四是要有科技的支撑,最后要落在产业发展上。

陈宏鸿  神州方圆总经理

神州方圆总经理陈宏鸿围绕神州方圆的相关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享。


首先,对北京神州数码方圆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简单介绍,其是神州信息的子公司,整个公司聚焦在区块链和数字人民币相关场景的应用推广以及金融安全领域,致力于为金融机构、商户与企业、政府及其他客户提供金融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


其次,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可观、政府政策支持强劲。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未来前景可观,可以盘活市场固定资本,更好的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重磅提出“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成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突破口,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诉求点不同。企业希望得到授信额度更大、融资成本更低、审批流程更简化;金融机构希望获取优质客户、企业交易数据可控、资金用途风险可控。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连接中小微企业的生态,通过金融机构的产品赋能实现一种嵌入式连接,是供应链金融的场景突破。


另外,对神州金服云平台进行介绍。神州金服云定位是中小微企业全栈式数字金融服务SaaS,使用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技术,通过平台建设实现金融产品连接,包括贷款贷前风控、交易的处理和申请、贷后的分析等。同时,平台对银行金融产品进行风控的赋能,在不需要企业做任何抵押的情况下,基于信用、基于交易历史行为分析出企业授信额度。在这一过程中,将银行产品包装之后放到“金融超市”,金融超市可以服务于神州数码的体系,也可以服务其他类似神州数码的企业生态链。在整个服务的过程中,金融服务是嵌入在神州数码的网站或者其对应的系统中的,而神州金服云平台是在后台进行相关联的对接和赋能,使得用户在体验金融服务的时候非常便捷和快速。 


神州金服云平台有以下四点技术亮点:一是敏捷便利安全可靠的系统集成,实现中小微企业交易和内外部数据的采集和对接;二是基于大数据模型和专家模型,帮助金融机构联合风控建模,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赋能,实现更低成本更快速的金融服务;三是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存证,务求实现信息、资金、物流、票据的统一;四是数据隐私安全共享,确保用户数据的隐私可靠存储,并实现穿透式共享。


神州金服云具有以下业务特点和优势,一是低成本,大型商业银行资金直接对接,利率更低,额度更大;二是易融资,线上化协同,简化流程;三是有保障,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四是安全可靠,保障隐私安全,上链数据安全可回溯;五是银企直连,精简申请手续;六是大数据风控,联合建模,实现大数据决策与风险防控。神州金服云的价值就是通过金融科技的技术力量,提供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树立行业竞争优势。

薛洪言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的小微金融模式。


首先,薛洪言指出,在房住不炒的环境下,整个房地产产业进入一个拐点,对于贷款融资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个表现就是这两年银行业正面临优质资产荒的困扰。结合整个经济发展的趋势,未来贷款的增量需求主要来自于三个领域: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和普惠金融。


在小微金融方面,薛洪言认为可以大致分成三个模式,各自有优缺点或其边界。一是纯线上模式。一部分基于企业主的信用,另一部分基于数据,是近几年来很多银行开始做纯线上小微金融业务的重要突破口。二是产业链金融模式。三是信贷工厂模式,在当前受到部分区域性金融机构的青睐。现阶段,小微金融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几个方面:风险与收益不匹配,商业可持续问题;大中型银行“掐尖”,地方小微金融生态受损;客户下沉不足,真正的小微主体需求得不到满足;风控水平跟不上,强调抵押担保,纯信用贷款占比仅为20%。


薛洪言认为,只有真正的下沉才能真正做好小微金融业务,所谓下沉主要体现在金额小、纯信用、基于真经营需求等几个方面。现阶段面临的挑战在于小微企业数字化程度还比较低,从短期来看,很多机构依靠的是人力密集的信贷工厂模式。而从中长期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会为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小微金融业务带来较多的空间和机会,在这个时候适当地利用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相信未来三五年整个供应链金融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时代。



党建领导机关:中共黑龙江省委社会工作部
行业管理部门: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黑ICP备2021005609号-1    
TEL:181-4512-6167     E-mail:mch2016@126.com